(相關資料圖)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工業經濟提質擴量增效的主力軍。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今年前5個月,阜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穩步增長,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0.3%,貢獻率達到38.6%。
盛夏時節,位于潁泉經開區的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生產車間內,一臺臺設備正在運行,經過噴帶、重卷、輥剪、卷繞、熱處理等工序,一條條長長的納米晶帶材,變身為一個個精致的磁環和器件,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
憑借一期奠定的堅實基礎和二期擴產,今年前5個月,智磁新材料科技產值超去年同期一倍多。目前,企業生產的高性能納米晶帶材產品躍居國內細分行業前列,全年有望實現產值上億元。
智磁新材料科技的成長,是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尤其是去年以來,我市搶抓發展機遇,一手抓產業培育壯大,一手抓科技創新賦能,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包括智磁新材料科技在內的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特色產業強勢增長,壯大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
截至目前,全市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達345家。今年1-5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5.1%,高于全省3.5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0.3%,貢獻率達到38.6%,拉動規上工業產值增長6.1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等產業產值增速較快,占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較高。”市統計局相關人士分析,其中,新材料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3.8%,生物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8.5%,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5%,新能源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7.1%,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貢獻率分別為30.1%、34.8%、21.7%、5.2%。
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倍增計劃,聚焦全市十大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加強“雙招雙引”,引進更多補鏈、延鏈、強鏈重大項目。同時,注重精準發力,著力培育一批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導向、成長性好的企業和項目,不斷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質量和動能。
記者 徐風光 通訊員 楊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