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12日上午,在2022年界首市暑期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啟動儀式上,在慷慨激昂的宣誓聲中,一個由就讀于各大高校的界首籍大學生組成的臨時團支部正式成立,118名團員青年正如夏日驕陽,充滿著激情,昂揚著斗志,懷揣著期待,決意探索界首這座小城的風土與人情。
界首市“返家鄉”社會實踐臨時團支部成立后,依次為本次活動的導師頒發了聘書。這是團界首市委首次探索導師“傳幫帶”機制,聯合組織部、人社局、高新區等相關單位聘任導師,導師均是各行各業的優秀青年,通過與學生建立常態化的聯系,成為學生未來的人生導師、心理導師、就業導師,為界首學子的未來發展、就業等提供指引幫助。
青年導師羅子彬是界首的一名創業青年,運營著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團隊從2個人、20平方到現在幾十人、300平方,他對青年的發展與家鄉的關系有著自己的理解:“很榮幸受邀成為我們大學生暑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導師。我回到界首的這幾年,恰巧趕上了界首的快速發展期。這幾年走來,我們從熬夜加班慢慢成長到現在從容應對,不斷突破自己,也希望大家能在實踐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小城中找到自己的詩和遠方。”
“有時候我覺得團市委的系列活動,從讀書會到返家鄉到微心愿,不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塊磁石,將界首不同的力量連接在一起,把我們吸引到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里。”連續三次參加界首市“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尹幸芷分享自己的理解。
當天下午,團界首市委開展了第一期實踐講堂,由聘任導師依次就“村務實踐”“企業實踐”與“政府公文寫作”等主題為同學們進行培訓,幫助同學們更快融入新環境進入新工作。
據悉,此次界首市“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共招募大學生118人,摸排崗位110個,切實搭建在外學子與家鄉常態化聯系的實踐橋梁,近期還將為大學生們量身打造“吾鄉印象”活動,加深同學們對家鄉的認識與情感。
通訊員 孫丹丹 王佳寧
本報記者 肖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