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男生組發的是生雞蛋,女生組發的是熟雞蛋,再添上一小勺鹽,很快,男生組的生雞蛋先浮上來,孩子們都開心地歡呼起來......7月7日上午,在安慶市迎江區華中路第一小學聯合社區開設的暑期托管班上,黨員教師汪平和大學生志愿者跟孩子們一起做鹽水浮力實驗的一幕場景。作為該校黨支部“書記認領項目”“放心1+、幸福一家”的舉措之一,學校27名黨員教師和9名大學生志愿者全部參與暑期托管服務。
(資料圖)
去年暑期,迎江區在全市率先實施暑期托管服務,有效解決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今年該區部分學校將暑期托管服務納入黨建“書記項目”,由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頂格推動,所有黨員教師作為志愿者輪流參與,推出“學業輔導+特色課程+實踐活動”的服務套餐。
迎江區教體局教育股負責人滕麗介紹,全區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學校有3所,共計52名黨員教師參與其中。鑒于不少學校都隸屬于所屬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除了黨員教師,學校還依托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將高校大學生、全人社工等納入服務者行列,在托管服務的環境氛圍、人員安排、課程設置、活動開展上進一步完善升級。
根據華中路第一小學“放心1+,幸福一家”項目安排,學校在前期校內開設基于課后服務延時服務的“石榴籽驛站”基礎上,主動聯系所屬先鋒社區掛牌成立分驛站,專門為社區內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暑期托管服務,還增添了棋具、兒童書籍、科學儀器以及冰箱、微波爐等暖心物品,讓孩子們在托管期間能享受到最溫馨的服務。
“每天平均完成4張暑假作業,更多的時間是閱讀和體驗各類課程。”7月7日上午,在課間休息時,華中路第一小學四(1)班學生佘曉嫚習慣性地走到社區的兒童書架,挑上一本自己喜歡的繪本就讀了起來。佘曉嫚的父母每天都要上班,之前暑假都是送到孩子的爺爺奶奶家托其照顧,今年得知學校開設托管班,立即給孩子報了名。“在這里很充實也很開心,能認識不少小朋友”,佘曉嫚說。
在該區另一所開設暑期托管班的華中路第三小學,同樣依托書記項目“放心1+,課后服務”,將平時的課后服務在暑期進行了延續,并重點為25名留守兒童提供為期1個多月的暑期托管服務。
7歲的孫茜(化名)是該校一名留守兒童,其父母都在外地務工,奶奶白天要外出擺攤,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得知學校今年開設暑期托管服務,茜茜的奶奶非常高興,坦言此舉不僅幫助自己照顧孩子,還免費幫忙輔導她的學習,實實在在的解決了自己的帶娃困難。
除了學業輔導和在社區服務站開設的安全課堂、繪畫、折紙等十幾門特色課程,學校還組織孩子們到安慶博物館開展了游學實踐活動,這讓孩子們興奮不已。
7月6日,走進安慶博物館的孩子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了豐富多彩的文物藏品,了解到家鄉的歷史文化,還學習和體驗了茶藝文化。該校六年級學生張雪(化名)表示,這是她在小學階段最后一次參加假期托管服務,感覺最有收獲。
“目前還有其他學校在進行暑期托管服務摸底工作,部分幼兒園也開設了暑期托管班。”該區教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卓認為,今年暑假是“雙減”落地后的首個完整暑假,如何繼續辦好暑期托管服務,是不少家長關注的問題,將充分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作用,盡最大努力去服務好有需求的家長和學生。
通訊員 方迪 安徽青年報 安青網記者 韋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