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15日至17日,滁州學院傳承紅色基因實踐隊在安徽省全椒縣周家崗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該實踐隊是由滁州學院6名大學生組成。此次實踐活動以“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文化”為主題,旨在了解周家崗戰斗中革命英雄的英雄事跡,深入挖掘紅色基因的革命精神。
重走革命先烈的足跡,傳承紅色基因。6月15日下午,實踐隊成員共同參觀了周家崗烈士陵園紀念館。紀念館管理員名叫張開峰,一位樸素的農民。他剛從田里干活回來,就為實踐隊講述了周家崗戰斗的經過,并特別指出,陵園門口的紀念碑高19.39米就是為了紀念1939年的這次戰斗。
1938年,新四軍進入周家崗革命根據地,在短短的幾年中從7000人發展到15000人,嚴重威脅到了南京汪偽政府。然而日本鬼子派三路軍隊進攻周家崗戰略基地,一路從滁州進攻全椒,還有一路從巢湖沿線進攻。新四軍部署戰略,先撤離至一山腳下,讓敵人撲了個空,新四軍在馬廠方向設伏巢湖一線的日偽軍。這次戰役中新四軍有進有退,攻守兼備,粉碎了日軍對皖東的第一次大“掃蕩”,收復了周家崗、馬廠等地。
周家崗反“掃蕩”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自周家崗戰斗之后,新四軍就在此駐扎了,自此周家崗抗日革命根據地就建立、鞏固和發展起來了。
6月16日上午,團隊成員為“沉睡”的烈士獻上一束花,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當今的和平年代,烈士精神永不磨滅。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團隊各成員都進一步了解了紅色精神的精髓,激勵了隊員自身的愛國熱情。在新的時代,給紅色精神賦予新的內涵,實踐小隊此次活動習得了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以及救國救民的憂患意識。
(汪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