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安徽自貿試驗區“三箭齊發”,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科創+產業”制度創新加快推進,內外聯動協同發展形成合力。
安徽自貿試驗區成立于2020年9月,實施范圍119.86平方公里,涵蓋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
“總體來看,上半年,安徽自貿試驗區貢獻了全省26.1%的進出口、12.5%的利用外資、4%的新增注冊企業。同時,三個片區積極開展首創性、差異性改革創新,形成了40項制度創新成果。”在今天召開的安徽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商務廳副廳長、省自貿辦常務副主任劉光通報相關情況。
提升物流通道能級,是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前提。以中歐班列為例,上半年,合肥中歐班列新增國際線路29條,累計開行國際線路102條,覆蓋17個國家、83個站點;1至6月共發運班列449列,發運集裝箱36772標箱,貨值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8%、76.7%、74.4%。
制度創新與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到一起,是安徽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一大亮點。實踐中,安徽聚焦三個片區10個主導產業開展集成性制度創新,目前已圍繞集成電路、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車、生物醫藥4個產業,擬訂了5個方面76項制度創新舉措。
在內外聯動方面,安徽對外深化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創新合作,對內深化聯動創新區協同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例如,對外,依托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深化與沿海港口合作;對內,在3個片區以外的13個省轄市均設立聯動創新區,形成全省“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協同發展局面。
“再有一個多月,安徽自貿試驗區將迎來成立兩周年。”劉光表示,安徽自貿試驗區將以更高標準、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制度創新成果,助推產業集聚發展,引領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