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有大醫院的牙科醫生,帶孩子看病少跑路又省錢。”8月8日下午,潛山市槎水鎮槎水村村民儲怡義說。
當天,在鄰居的“強力”推薦下,“半信半疑”的儲怡義帶著患有齲齒的女兒儲敏來到潛山市槎水中心衛生院口腔科,來自潛山市立醫院口腔科的主治醫師汪峰正在為躺在牙椅上的村民看牙。他是衛生院里的首個專業牙醫。
今年初,為提高基層醫院口腔診療水平,解決偏遠山區百姓看牙“貴難煩”問題,潛山市立醫院選派汪峰進駐槎水中心衛生院口腔科,開展常規診療和幫扶帶教一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姑娘長了6顆蟲牙,專業術語叫齲齒,需要補牙。”汪峰耐心地向儲怡義及候診的村民解釋,“齲齒是一種細菌性疾病,它會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如果不及時治療,齲齒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未經治療的齲洞是不會自行愈合的,發展下去牙齒就會掉下來。”
沒一會功夫,儲敏的牙齒就修補好了,總共治療費用800余元。“之前也帶孩子去縣城專業的口腔診所補過牙齒,當時補一顆牙要400多塊錢,前后跑了好幾趟,來回山路要三個小時,費時費力。”儲怡義說。
對于偏遠山區的群眾來說,鄉鎮衛生院就是最近的“大醫院”。但由于專業技術人才招聘困難等原因,這樣的“大醫院”卻“缺胳膊少腿”,像口腔科等就醫需求相對不旺盛的科室,就存在設置不全或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
2020年,槎水中心衛生院院長朱先鋒在下鄉扶貧中發現,村里很多老人的口腔疾病由于沒有得到及時專業的治療導致牙齒脫落,影響咀嚼,甚至誘發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病。朱先鋒告訴記者:“汪醫生沒來之前,看牙得到潛山市里,這對于一年到頭都進不了幾回城的老人們來說,不太現實。”
隨即,朱先鋒便謀劃開設口腔科,這在該市鄉鎮衛生院中并不多見。口腔科確實開起來了,但前來看病的人寥寥,因為院內并沒有專職的口腔科醫生。“幸好汪醫生過來了,不僅吃住在衛生院,可隨時為村民看病,他還著重普及口腔健康知識,手把手地指導院內具有口腔執業醫師資格的醫生強化學習口腔診療技術。”朱先鋒說。
山里來了專業牙醫的消息不脛而走,引得隔壁鄉鎮的村民也趕來看病。8月5日,家住潛山市塔畈鄉西河村的汪團結在兒子江雙吉的陪伴下,趕了十多公里山路前來找汪峰復診,這已經是她第四次接受治療。江雙吉說:“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對口腔健康越來越重視。對于老年人來說,有了好牙齒,吃得好、睡得香,才能健康長壽。希望我們家那邊也能有這樣專業的口腔醫生。”
從1月份開展幫扶以來,汪峰共接診病人311人次,開展新項目及技術指導37人次,開展培訓講座2次,乳牙拔除術、頜面外傷清創縫合術等一些村里人從未聽過的口腔科專業治療術成功開展,讓當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大醫院”的診療服務。
眼下,槎水鎮正在開展“暖民心”健康口腔行動內容之一的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除了每日常規診療外,汪峰還要為村里適齡的孩子們進行牙齒局部涂氟、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等,為孩子的口腔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計劃,安慶將開展基層口腔醫護人員專業技術培訓,提升基層口腔疾病防治能力;提高縣級和基層口腔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每年推廣口腔適宜技術不少于5項,今年重點推廣牙周規范化治療、窩溝封閉等7項適宜技術。2023年起,我市將根據需求每年度實施農村訂單定向口腔醫學專業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職口腔醫師數量,加強基層口腔專業人員隊伍建設。力爭2025年底前,全市8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5%的服務人口超過2萬的鄉鎮衛生院配備專職口腔醫師,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85人,醫護比達到1:1.1,口腔醫療衛生機構患者滿意度達到95%以上。
全媒體記者 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