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41市經濟“半年報”日前出爐,亳州經濟總量達1014.5億元,位居第31位,較2018年,位次上升5名。
一年一個臺階,步步凝聚心血。五年來,亳州乘著長三角一體化“東風”,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揚“亳”所長、乘勢而上,全面實施“六一戰略”,奮力書寫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亳州篇章”。
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磨粉車間,工人在查看小麥出粉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暢通城市發展“大動脈”
8月6日,亳州機場航站區工程正式開工。這也預示著全市人民日思夜盼、翹首以待的“飛天夢”更近了。
亳州機場項目于2021年12月16日開建,預計2024年實現正式通航。屆時,不僅將實現669萬亳州人民的“飛天夢”,還將進一步提升亳州交通區位優勢,促進亳州文化旅游客源的開發、現代中藥產業發展和品牌展示,對加快實施“六一戰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全面實施以來,“交通一體化”正逐漸成為區域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我市圍繞“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目標,全力推進高速公路、干線航道、民航機場、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我市交通區位優勢,助力“長三角朋友圈”從互聯互通走向深度融合。
今年1-7月份,亳州市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4.12億元,占年計劃60.71億元的56.20%,同比增長73.98%。
“我們的面粉下午從廠里出發,第二天上午到浙江義烏市場。”在位于渦陽經開區龍馬產業園的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助理李銳鋒指著幾輛滿載待發的貨車說。
2019年12月1日,亳州正式進入高鐵時代。截至2022年7月31日,高鐵亳州南站共發送旅客2918971人,平均每日發送旅客3099人左右,小長假期間最高單日發送旅客11495人。
“自從有了高鐵,路上的時間少了一大半,業務量也跟著增長不少。”作為醫藥企業的營銷人員,市民劉鵬經常要到杭州、蘇州等地出差,“以前聽到‘出差’倆字,頭皮就發麻,乘火車要10個小時,坐得腰酸背痛,現在4個小時就到了,省時更省心。”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孫善豹介紹,近年來,我市共謀劃項目45個,包括高速公路項目6個、普通國省干線項目30個、水運項目9個,計劃完成投資788億元,其中“十四五”期間計劃完成投資536億元。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全面構建暢達京滬高鐵、京廣高鐵、滬漢蓉高鐵、鄭徐高鐵等國家重要交通動脈的快速通道,加快亳州融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合肥都市圈等大都市集合體的步伐,充分發揮亳州西領鄭汴洛工業帶、東引長三角經濟區的銜接節點地位,實現亳州城市經濟的快速崛起。
“軌道上的長三角”正提速發力,協同發展的“高速路”越走越寬。
注入傳統農業“新活力”
8月17日,蒙城縣板橋鎮雙鹿村西蘭花標準化種植基地,6萬斤冬瓜被有序裝車發往上海市場。9月初開始,該基地2600畝西蘭花也將陸續進入收獲期,產品訂單銷往上海、蘇州、溫州、臺州等長三角地區。
雙鹿村西蘭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是安徽省第二批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雙鹿村面向滬蘇浙市場融合發展,逐漸形成了以蔬菜種植為引領,多樣養殖為補充的產業發展模式。2020年,雙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百萬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全村蔬菜種植高峰期可帶動200多人務工,每年直接為農民增收200多萬元。
“我們抓搶發展機遇,去年與上海清美集團簽訂了種植訂單,到2025年力爭建成高品質蔬菜基地2萬畝。”雙鹿村黨總支書記劉娟說,該村將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創新發展模式,擴大種植規模,進一步提高西蘭花產業科技含量,逐步完善一體化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全力打造蒙城乃至皖北地區蔬菜生產專業示范村。
雙鹿村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蒙城縣精益誠食品公司的助力。“上海市場太大了,精益誠一家企業‘吃不下’。”該公司經理張景利介紹,作為一家牽頭蒙城上海市外蔬菜供應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精益誠與全縣62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合作,按照統一標準種植蔬菜后供應上海市場。2021年,共落實蔬菜種植面積5.2萬畝,累計出口400萬美元,統一銷往上海蔬菜20147噸、銷售額10145萬元。
面對入“長”這一重大歷史機遇,2019年9月,蒙城縣正式簽約成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此后,該縣成立蔬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不斷出臺各種政策,全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綠色亳農”品牌,建設冷鏈物流集散中心,打造長三角地區優質“菜園子”,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銷往滬蘇浙地區。2021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6.1萬畝,產量89萬噸,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16.7萬畝,銷往長三角32.98萬噸。
融入長三角,對于皖北地區優質優價的農產品生產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近年來,我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以安全綠色食品積極對接長三角高端市場,不僅為當地特色農產品找到了新出路,更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截至目前,全市24家省級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已有14家通過省級認定,另外10家正在開展示范創建;2022年,全市銷往滬蘇浙地區農產品已實現銷售額112.66億元。
安徽精益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對新鮮西蘭花進行加工處理
激發工業轉型“新動能”
連日高溫,暑氣蒸騰,位于亳蕪浙江五金機電產業園內的安徽偉鼎智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通過高精度數控加工中心,加緊趕制出口歐美國家的銅制訂單產品。
偉鼎智造是一家從浙江臺州轉移到亳蕪現代產業園區的精密機械加工企業。自年初入駐以來,專業生產精密機械加工、金屬加工等產品,其中80%以上出口歐美市場,現已申報該產業園首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四天搬完全部設備,不到一個月正式投產,廠房租金享受‘兩年免租三年減半’,還有搬遷獎補,亳蕪園區的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確實高。”安徽偉鼎智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光方連連點贊。
亳蕪浙江五金機電產業園項目由亳蕪現代產業園區與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合力打造,根據雙方產業發展特點合力推動集群強鏈,按照兩個80%(入駐企業浙江企業占80%,五金機電類產業占80%)的產業發展目標要求,目前已入駐該產業園的招商引資浙江企業達20余家,涵蓋高端裝備、航空配件、新能源汽車配件、閥門制造、軸承制造等產業,重點引進高端制造企業和上下游配套產業。
近年來,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分別與浙江省國家級富陽經開區及頭門港經開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著力推動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建設。今年以來,共簽約項目27個,總投資87.9億元。其中長三角項目12個,投資額26億元,占總投資的30%;擬簽約項目20個,總投資74.5億元。其中長三角項目13個,總投資59.5億元,占比80%。2021年1月,亳蕪現代產業園區獲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
亳蕪浙江五金機電產業園是亳蕪現代產業園區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行示范園,也是我市著力推動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全力推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緊緊抓住長三角產業加速轉移的有利時機,主動尋求同滬蘇浙關聯產業和重大企業的合作,努力打造優勢互補、鏈條完整的區域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2021年,全市新簽約來自滬蘇浙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2個、協議總投資437.1億元;6個省級開發區經營(銷售)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元。亳州高新區入圍全省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前30強”(第20名)。目前,全市開發區與滬蘇浙相關園區簽訂合作協議達24個。
取長補短,協同發展,亳州在“一體化”發展中奮力實現轉型升級、動能成長,握指成拳的力量越發強勁。
深化合作共建“新成效”
8月16日,亳蕪現代產業園區管委會與長三角信息智能創新研究院正式簽約合作,雙方將共同建設亳蕪信息智能創新研究院,吸引一批符合園區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術成果落地轉化,打造一流的技術研發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產業培育孵化中心、高端人才實訓中心。
近年來,我市持續探索長三角區域創新合作新模式,加速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快推進科創與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共同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與產業協同發展。
我市與江南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5所大學合作建立5家離岸孵化中心;與滬蘇浙的3個市(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索建立“研發孵化在滬蘇浙、生產轉化在亳州”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截至6月底,全市20家企業與5家離岸孵化中心開展合作項目23個,合作經費達1567萬元。
通過舉辦“‘世界中醫藥之都’建設及長三角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培訓班”,組織39家企業與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高校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深化“政產學研用”合作,促成一批科技成果在亳州落地轉化。積極推進“雙招雙引”工作,已建成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引進省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2家。在上海、無錫等地建成10個駐外農民工服務站,不斷提高跨區域服務水平。建立亳州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辦長三角區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同發展論壇,來自長三角區域的35家人力資源企業已簽約入駐園區。
在融入長三角過程中,我市還主動與滬蘇浙相關市(區)開展結對共建,在數據資源、醫療等方面實現互通共融,協同發展,聯系愈加緊密。
積極推進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我市已在安徽政務服務網和“皖事通”App亳州分廳上線“跨省通辦”專區,設置長三角“一網通辦”線上專欄和線下專窗,并與上海楊浦、蘇州高新區、浙江臺州、浙江衢州、上海奉賢等5地及嘉興海寧、臺州黃巖等11個縣(市)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協議,通過“異地申報、收受分離、云上流轉、遞寄送達”的模式,為群眾提供異地咨詢、異地幫辦、異地收發件等服務,積極推進30多類高頻電子證照在長三角區域互認應用等,已實現126項政務服務事項長三角地區“一網通辦”。
根據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要求,我市積極與上海奉賢區進行對接,推動亳州奉賢結對合作走深走實。截至目前,奉賢亳州兩地已簽署專項合作協議10項。
共畫民生福祉“幸福圈”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宋獻民教授受邀在亳坐診期間,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渦陽縣天靜宮街道許女士在經過兩個療程的治療后,其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不用再到上海、南京這樣的大城市求醫,家門口就能享受知名專家的診療,真是太方便了。”許女士說。
長三角一體化是為了更好地增進民生福祉,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醫療保障上,我市各級醫療機構與滬蘇浙醫療機構、企業、聯盟達成合作33項;落實長三角區域獻血者臨床用血費用跨省報銷機制,實現無償獻血者用血長三角跨區域報銷。深化長三角醫保一體化,探索取消省內異地住院、異地門診備案手續,全市101家定點醫療機構接入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臺,實現與長三角41個城市66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門診、住院費用醫保直接結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辦理長三角地區轉診備案1.7萬人次,直接結算住院9000余人次、醫保基金支付1.1億元,直接結算門診7000余人次、醫保基金支付60萬元,有效解決了異地就醫跑腿墊資、等待報銷的“痛病”。
教育資源上,我市教育部門與連云港市教育部門簽署了合作協議,與上海奉賢區教育部門就合作協議達成了共識。全市有34所學校與滬蘇浙地區學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學校管理、教學教研上水平。亳州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的亳州學院中醫藥學院正在加快建設,共同助力“世界中醫藥之都”建設。
社會保障上,全市發行第三代社會保障卡112萬張,在全國首創社保卡景區閘機直接購票功能,實現了全國300多個城市乘坐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創新實施“出生一件事”,嬰兒《出生醫學證明》簽發、新生兒戶籍登記和社保卡申領等事項,在“皖事通”平臺實現一次申請、全部辦結。同時,財政惠民補貼和社會保險待遇均通過社保卡發放,482項政務、生活服務事項實現一卡通用。
勞務協作上,我市成功舉辦長三角區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同發展論壇;持續開展“亳州老鄉,請您回家”返鄉創業活動,出臺全民創業“五心”工程、15條政策,吸引在外老鄉;與江蘇南京等6個城市簽訂《勞務合作協議》,與浙江衢州等6個城市簽訂《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人社工作合作框架協議》,持續圍繞招聘就業、社保服務等開展協作,推進長三角區域“點對點”勞務協作機制建設,有序推動農民工跨省務工、企業跨省招聘。
“一體化”發展,“高質量”作答。在國家戰略的引導下,我市更加自覺地把亳州高質量發展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中去定位去謀劃去推進,加快實施“六一戰略”,打造更加開放的要素對接平臺,全方位開拓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未來亳州定能在區域競相發展格局中闖出更寬新路、展現更大作為。
任雷 年佳佳 王玉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