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全椒縣西王鎮的三灣水庫,放眼望去,部分庫底已裸露在外。在水庫中心位置,7臺水泵機組正開足馬力從水庫抽水,為附近農田灌溉。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揚花、形成產量的關鍵期,需水量巨大,灌溉任務艱巨。”西王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張自平告訴記者,該鎮共有20座小型水庫,但由于降雨量偏少和持續高溫,蓄水量已嚴重不足。目前,該鎮水稻農田主要依靠三灣水庫、岱山水庫、瓦山水庫等大型水庫灌溉。
在岱山水庫夏集村泵站,一臺挖掘機正揮舞著“手臂”挖掘溝渠,不遠處是兩臺正在持續作業的水泵。
“隨著岱山水庫水位不斷下降,原來的泵站難以取水。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新增了兩組水泵進行二級提水,24小時引水灌溉,滿足附近2000畝農田灌溉需求。”張自平說,西王鎮通過攔河筑壩、逐級提水方式將水引入溝渠,再送到田間地頭,為農作物“解渴”。
中午12時許,在西王鎮東張村種糧大戶梁英成的稻田邊,一臺水泵正轟鳴運行,汩汩清水順著塑料水管噴涌而出,流向農田。
“入夏以來,沒下過一場像樣的雨。秧苗渴、地里干,我們心里也著急。”承包了村里600多畝良田的梁英成告訴記者,雖然遭遇干旱,但政府積極協調抗旱,現在田里一直有水灌溉,對收成影響不算太大。
全椒縣科學開展水源調配,分鎮分灌區摸清栽種面積,掌握缺水區域,確定抗旱水源,留足保庫保壩和居民生活用水,采取集中節約供水方式,最大限度延伸提水灌溉面積。同時,全力搶提滁河水源,在沿河提水泵站24小時提水澆田、灌塘、補庫的同時,及時架設臨時機組、清挖輸水渠道,解決水利死角區域抗旱用水。該縣還積極疏通輸水渠道,通過交叉灌區為水庫自流尾水灌區提供抗旱水源,提前謀劃補水調水線路,千方百計將抗旱水源向灌區延伸。
(記者 羅寶 通訊員 鄭成雪 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