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賈鐵成 文/圖
煙頭、塑料瓶、果皮......樓上住戶“天女散花”,樓下民眾“膽戰心驚”。近年來,隨著高層住宅的不斷普及,高空拋物時有發生,成為危害公共安全一大隱患。為了根治這一亂象,蚌埠市相關部門和社區積極行動,通過開展宣教、預防、懲戒多種手段,有效避免了高空拋物行為的發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宣傳引導遍布小區
“每天一進樓道、電梯,就能看到安全提示,門口現在還掛著物業發布的溫馨提示單,其實不用說俺也自覺遵守,哪怕是3歲多的小孫子,我們都不讓靠近窗口或平臺,生怕把東西扔下去。”9月5日上午,當被問及小區預防高空拋物的舉措,家住柏莊春暖花開小區高層的王女士不假思索地說。
采訪當天,記者在柏莊春暖花開小區17號樓看到,樓道入口墻上、門口的告示牌、電梯門上展板,無一例外地貼上高空拋物的告誡提醒,幾乎做到預防宣傳的全覆蓋。“我們小區住宅多為十層以上高樓,以前的確存在高空拋物現象,也接到過居民的相關投訴,所以,我們在樓道醒目位置張貼的公告,就是為了加強對居民的宣傳教育。”負責該樓的樓管員劉靜說。
據了解,為了盡最大可能杜絕高空拋物現象,柏莊春暖花開小區物業主要從居民的宣傳教育入手,除了在小區布置大量提示標牌和展板,還經常印發提示宣傳單、在微信群發布溫馨提示,告知居民相關危害、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并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經過長期的宣傳,高空拋物現象基本得到杜絕。
高清監控系統有效遏制了高空拋物現象
其實,在我市各生活小區,像柏莊春暖花開小區這樣做法非常普遍,通過開展常態化的宣傳,嚴禁高空拋物已成為群眾共識,大多數居民也會通過自覺遵守、互相監督等手段,再加上社區、物業等部門持續推動,高空拋物這一公害正在逐漸減少。
打擊高空拋物犯罪
液化石油氣鋼瓶、花盆、磚頭、搖搖車......各類雜物從天而降,令小區居民膽顫不已。2020年,我市警方破獲了一起高空拋物危害公共安全案件。
當年7月3日晚8時,蚌山區某小區居民們正在散步納涼。突然,一個黑影從天而降掉落在地,發出巨大的聲響,而且僅差1米就砸中路人。受到驚嚇的人們靠近一看,才發現是一輛兒童搖搖車,而這已經不是該小區發生的第一件高空拋物事件。
據小區居民介紹,從2019年下半年起,該小區就不斷出現高空拋物事件,從19樓樓頂丟下的物品包括液化石油氣鋼瓶、花盆、磚頭等,對該小區居民的安全感影響極大,多次引發居民恐慌。轄區派出所接警后,當即開展現場勘查、走訪、物證提取等偵查活動,經過大量細致走訪調查,并動用相關監控設備,最終鎖定方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在現場視頻和多起拋物的痕跡物證面前,犯罪嫌疑人方某對其多次高空拋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供認不諱,該起嚴重影響周邊群眾安全的系列案件宣告破案。”轄區派出所負責人表示,經過訊問得知,方某之所以做出如此危險行徑,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導致心理失衡、心生怨恨,遂采取高空拋物的形式泄憤。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方某的行為已涉嫌采用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據此,蚌山區法院于去年2月做出一審判決,方某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五個月。
近年來,隨著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我市對高空拋物構成犯罪的行為采取重拳出擊,多次運用法律手段對高空拋物行為的責任人進行懲戒,對高空拋物行為形成了有效震懾。
監控探頭杜絕亂扔
一根不銹鋼的燈桿,一個巴掌大的探頭,一律朝向居民樓。這就是淮上區陶然北岸預防高空拋物的利器——防高空拋物監控探頭。
陶然北岸,現有住宅樓房47幢,樓層高度普遍接近20層。自2015年居民入住后,小區高層亂扔雜物現象時有發生,社區、業委會、物業經常會接到居民的相關投訴。
然而,由于無法確定“肇事者”,小區只能通過宣傳教育提醒,但效果并不明顯。“每次發生高空拋物事件,我們都會在單元群里通報,提醒大家自覺遵守公德,共同維護小區和諧環境。”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姝嫻說,通報之后情況會有好轉,但沒多久又反復出現,無法徹底杜絕。
后來,一居民亂丟煙頭引燃了樓下晾曬的被子,直接引發居民一致譴責。有鑒于此,今年3月,社區斥資8萬余元購入了高空拋物監控系統,在所有居民樓外立面加裝了高清監控攝像頭,實行24小時全天候監控,實現了住宅樓的全覆蓋,高空拋物現象也隨之直線下降。
如今,經過半年的運行,陶然北岸小區的高空拋物現象基本絕跡,困擾居民的“老大難”問題終于得到徹底解決。同時,小區的環境衛生、鄰里關系也得到極大改善,高清監控探頭的作用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贊譽。
“沒監控的時候,樓上掉東西現象屢禁不止,既破壞環境又危害安全。現在每棟樓都有一雙電子眼,誰敢不自覺立馬監控‘鎖定’,小區天空安全多了,大伙再也不擔心‘飛來橫禍’了,社區給我們辦了一件好事。”一位小區居民滿意地說。
既可預防高空拋物行為,又能約束潛在的“肇事者”,陶然北岸小區安裝高清監控探頭的做法可謂一舉兩得。據了解,該做法在我市多個小區實行,一方面能夠從源頭上根除高空拋物行為,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誰扔誰負責”的問題,有利于事后的責任賠償和追究,真正實現守護市民“頭頂安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