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銀行業平均的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的能力,遠遠領先于國際上的其他國家。”江蘇蘇寧銀行首席信息官黃進堅定地表示。
8月26日,國際金融報首屆金融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國際金融報副總編輯衛容之主持以“數字金融與高質量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圓桌論壇。
民營企業的基因流淌在蘇寧銀行的血液里,從2017年6月成立以來,蘇寧銀行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的道路,堅定地拓寬普惠客群業務,做銀行業的“補位者”。在數字金融對普惠業務的發展上,黃進有自己的感悟:“只有數字金融才能為更多的客戶提供普惠金融,還能夠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務,讓這些普惠金融的輔助更具有持續性。”
蘇寧銀行本身的發展就充滿了數字金融的因素,與傳統銀行不同,蘇寧銀行踐行的就是科技驅動,深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普惠金融方面,截至2022年末,江蘇蘇寧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47.8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7.32億元,增幅45.34%。普惠小微貸款余額(不含票據融資)226.23億元,增幅達到45.59%;普惠小微貸款戶數23.6萬戶,增幅20%。
“數字金融讓我們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更加簡單,比如開個戶只要1分鐘,聽起來簡單但背后有很多技術在支撐,比如反欺詐管控技術等,我們所有產品服務也已經大規模采用線上化。”黃進表示。
同時,普惠金融能夠提升整個效率,人工智能通過數據經營倒逼金融銀行業員工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讓金融服務更具有持續性。“各種各樣的大數據技術,能夠讓我們一家小銀行也能夠服務到像一千萬量級的客戶。”
對比國外,黃進對國內銀行業的數字金融情況很有信心,他表示國外對新技術的應用是非常保守的,另一方面不愿意加大投入,而且會對新技術不停反復論證,同時科技人員在銀行內部不是特別受重視,這一點就跟中國形成了比較大的差距。
“中農工建都紛紛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無論是投入還是最高領導層的重視都是無與倫比的,我們有優秀的人才,所以這幾年看起來發展得特別快。”黃進表示。
關鍵詞: